燒紙批發(fā)之紙錢,俗稱燒紙錢,又稱金銀紙、金元寶、冥幣等。大家相信,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國際的錢,多燒一些紙錢,死者在那個國際里才會有錢用。通常是將白紙剪成銅錢的形狀,屆時或拋撒于戶外墓地,或焚化給死者,民間通常將此稱為撒紙、燒紙等。實際上,燒紙錢也是對死者的一種悼念。
在中國的喪葬風俗里,在死者下葬后的四十九天內(nèi),每隔七天,親大家便要到墳前燒紙送錢,他們認為這么才能確保死者在陰間有滿足的錢花,而且每當清明和中元節(jié),大家總要為死去的親人燒紙錢。燒紙錢這一信仰和風俗,在中國可謂由來已久且影響至今。據(jù)高承《事物紀原》卷九載:“漢以來,葬者皆有瘞錢。
在民間,如遇家人亡故,會接連燒幾天,在以后的三七、五七、百日、周年等紀念日,都有燒金銀紙的傳統(tǒng)(注:燒紙是給亡魂用的,而不是給神靈用的),而到廟里進香時是不燒的,只要到了清明、七月十五日的鬼節(jié)和十月初一的寒衣節(jié)等特定的節(jié)日,在做“超度法會”時方可燒金銀紙,以期祭拜亡靈和先祖。這主要是怕亡魂在陰間無錢,會遭受痛苦、勞累和受罪,這一傳統(tǒng)的延續(xù),表現(xiàn)了后人對祖先的貢獻和思念,更顯示了“慎終追遠”,使民俗淳樸的中華美德。
如果給逝去親人燒紙錢,到墓地去燒,不需要畫“十字符”或“圓圈符”,親人是可以收到的。如果祭祀在遠方的親人,燒紙錢的時分,可選擇在十字路口旁或空闊避靜處燒紙錢,以削減周圍攪擾。